發問請簡述隋、唐的興亡史?或整理大綱,貼文亦可!謝謝! 解答 隋朝 581 - 618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相國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的"禪讓"稱帝,國號"隋",建元"開皇"。隋繼承了北周的強大,等內部安定後,隨即在589年滅南方的陳帝國,結束了二百七十余年的大混戰,統一了中國,有利于人民的休養生息。因為方塊漢字的聚合力,使不同語言卻相同文字的中國人續連在一起,從此,中國境內各民族結合成一個新的中華民族,再沒有鮮卑,匈奴,羯,氐,羌之分,使新的中華民族更充滿活力。文帝採取了予民休養生息的方針,使中國迅速恢復了應有的強大。但到著名暴君煬帝楊廣的手中後,征高儷,開運河,造洛陽東宮。終導致民不聊生,烽火頻起,十八年間,兵變民變和宮廷政變共136起。有50余位領袖人物,每人都集結兵力五十萬以上,割據一方,或稱帝王,或稱可汗,互相征伐。最後勝利屬於隋的太原大將李淵,接替隋,建立唐王朝,使中國再度統一。 隋帝系表 1 隋文帝 楊堅 (581-604)2 隋煬帝 楊廣 (604-618)3 隋恭帝 楊侑 (617-618)4 隋泰帝 楊侗 (618-619) 功臣, 名人 花木蘭 后妃 獨孤皇后    隋朝年表 581年 二月,隋王楊堅篡奪北周帝國帝位,隋帝國建立,是為隋文帝。 封長子楊勇為太子,皇子楊廣為晉王、楊俊為秦王、楊秀為蜀王、楊諒為漢王。 582年 五月,突厥汗國動員五位可汗、四十萬大軍,殺入長城。六月,隋帝楊堅命大臣高熲等在舊長安城旁興建新都,命名為大興。十二月,突厥汗國大軍大掠河西走廊諸郡 583年 三月,隋帝國正式遷都大興城(今西安市)。四月,隋帝國八路大軍北伐突厥汗國,在白道川擊敗突厥沙缽略可汗。隋帝楊堅撤銷「郡」建制,保留「州」建制。從此地方三級政府變為二級政府。 584年 正月,隋帝國屬國後南梁帝國皇帝蕭巋朝見隋帝楊堅。六月,隋帝楊堅興建廣通渠運河。突厥沙缽略可汗與隋帝國和解。 585年 突厥汗國開始分裂為東、西兩突厥汗國。隋帝楊堅建立「義倉」。隋帝楊堅修築長城(隋長城,自寧夏靈武至山西朔縣。) 587年 四月,隋帝國在廣陵修築山陽運河(邗溝)。八月,隋帝楊堅徵召後南梁帝蕭琮至長安朝見。蕭琮叔父蕭巖率眾投奔陳帝國。楊堅下令廢除後南梁帝國,南梁帝國結束(502-587)。 588年 十月,隋帝楊堅動員九十名大將,大軍五十一萬八千人,晉王楊廣為元帥,準備總攻陳帝國。 589年 正月,隋帝國對陳帝國展開總攻擊,隋大將賀若弼、韓擒虎攻陷建康,俘虜陳後主陳叔寶。二月,隋帝國大軍掃蕩江南故陳帝國殘餘勢力。江南、嶺南諸州郡歸降隋帝國,陳帝國滅亡。北朝併吞南朝,南北朝時期結束,隋帝楊堅統一中國。 590年 江南人民因不習慣隋王朝統治,紛紛起兵反抗隋政府十一月,隋帝楊堅派楊素為元帥,討平江南民變。嶺南民變,隋大將裴矩平定之。 592年 楊素、高熲為宰相。 593年 隋帝楊堅興建仁壽宮。 595年 仁壽宮落成。 597年 二月,隋大將史萬歲平定南寧州(雲南地區),雲南地區併入隋王朝版圖,但不久又脫離隋王朝。 598年 高句麗王國攻擊遼西,隋楊諒等三十萬大軍準備討伐高句麗王國。六月,隋軍討伐高句麗失利,撤軍。高句麗與隋王朝和解。南寧州(雲南地區)蠻夷首領爨翫反叛隋王朝。 599年 二月,隋王朝三路大軍北伐突厥,楊素、高熲等大敗突厥軍。十月,隋帝楊堅策封突厥啟民可汗,其部眾移居河套。十二月,隋王朝再攻擊突厥汗國,突厥汗國大亂。 600年 四月,突厥攻擊中國邊塞,隋晉王楊廣、漢王楊諒、大將楊素、史萬歲等率軍迎擊,擊敗突厥軍。六月,秦王楊俊病逝。十月,隋帝楊堅廢太子楊勇,殺大將史萬歲。十一月,立晉王楊廣為太子。 601年 突厥步迦可汗率軍入侵中國,擊敗隋軍。 602年 隋大將楊素北攻突厥,擊敗突厥軍。八月,隋獨孤皇后逝世。十二月,楊廣、楊素誣陷蜀王楊秀,隋帝楊堅廢楊秀。 603年 突厥汗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汗國。 604年 正月,隋帝楊堅至仁壽宮避暑。四月,楊堅生病。七月,楊廣謀殺楊堅,繼位是為隋煬帝。殺前太子楊勇。八月,漢王楊諒起兵反抗,楊廣,楊諒兵敗被擒,囚禁而死。十一月,隋帝楊廣興建東京洛陽新城。 605年 二月,楊素為宰相。三月,興建通濟渠運河,自大興至揚州,建行宮四十餘座。四月,中國隋王朝大將劉方討伐林邑王國(占婆,越南南部),攻陷其首都。八月,隋帝楊廣出巡,第一次下江都(揚州)。 606年 七月,楊素逝世。隋政府興建「洛口倉」。 607年 東突厥啟民可汗來中國朝見。四月,州級政府改稱郡級政府,但仍為二級地方政府制。隋帝楊廣大改官名。四月,楊廣第一次北巡至涿郡(北京)。隋帝楊廣派裴矩經略西域。 608年 正月,隋政府興建永濟渠運河。四月,日本國王遣使朝見,國書:「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隋帝楊廣大不高興。楊廣第二次北巡,至五原郡巡視長城。七月,再度修築長城。隋大將宇文述攻擊吐谷渾汗國,隋軍攻擊伊吾王國(新疆哈密),併入版圖,設立伊吾郡。 609年 三月,隋帝楊廣西巡,重擊吐谷渾汗國,併吞之。青海地區併入隋王朝版圖。六月,設立鄯善、西海、且末、河源四郡。隋王朝疆域到達極盛。 610年 隋帝楊廣派張鎮周、陳稜等率軍征討流求(台灣),俘虜一萬餘人。楊廣下詔興建江南運河。(鎮江至杭州) 611年 隋帝楊廣欲使高句麗王朝見,不成。二月,下令討伐高句麗王國(第一次征高麗),徵調軍隊民夫,人民苦不堪言。山東地區開始發生民變,竇建德起兵。楊廣第三次北巡至涿郡。 612年 正月,隋王朝大軍110萬集結涿郡(北京),開始對高句麗王國發動 總攻。六月,隋帝楊廣包圍遼東城,無法攻下。七月,陸軍宇文述於渡河時被高句麗軍擊潰,海軍來護兒攻擊平壤,也被擊潰。隋軍損失慘重。 613年 正月,隋帝楊廣再次召集全國軍隊於涿郡,再度攻擊高句麗(第二次征高麗)攻擊遼東城,失敗。六月,楊玄感黎陽兵變,攻擊東都洛陽。隋王朝東征軍撤退。政府軍反擊,楊玄感兵敗自殺。本年之後,全國各地民變紛紛而起。 614年 二月,隋帝楊廣三度召集軍隊,第三次征討高句麗王國。高句麗王 高元遣使歸降。 615年 八月,楊廣四度北巡,突厥大軍包圍楊廣於雁門郡,隋帝楊廣哭到眼腫。九月,突厥解除包圍,楊廣南返。 616年 七月,隋帝楊廣三次下江都,命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自此楊廣一去不返。遍地民變,全國大亂。 617年 正月,變民首領竇建德割據河北,自稱長樂王。二月,梁師都割據朔方郡,結援東突厥汗國。梁師都攻陷陝北諸郡,稱梁帝。變民首領劉武周割據山西北部。李密起兵攻陷洛口倉,稱魏公,割據河南諸郡。猛攻隋東都洛陽。四月,薛舉佔領隴西地區,稱西秦霸王,不久又稱秦帝。五月,隋政府軍擊破李密軍。六月,李密再度擊破隋政府軍。七月,唐公李淵於晉陽起兵南下。十月,佔據西都大興城。涼王李軌佔領河西走廊。九月,王世充與李密洛口對峙。十月,蕭銑佔領江陵地區,稱梁王。十一月,李淵擁立隋代王楊侗繼位稱帝(三任),是為西都恭帝。十二月,秦帝薛舉子薛仁杲攻擊隋西京政府(李淵),被李世民擊敗。隋西京政府將領李孝恭率軍進入四川,招降四川諸郡,四川完全納入隋西京政府(李淵)版圖。 618年 三月,江都政變。隋禁衛軍將領宇文化及等殺隋帝楊廣。宇文化及立秦王楊浩繼任皇帝(四任),率軍北返。梁王蕭銑於江陵稱帝,擁有兩湖地區。五月,隋王朝西京政府皇帝楊侗讓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王朝,是為唐高祖。五月,隋東都政府擁立越王楊侗繼位為皇帝。(五任)六月,秦帝薛舉攻唐涇州,秦王李世民迎戰。八月,秦帝薛舉死,子薛仁杲繼位。九月,王世充擊敗李密軍。李密投奔唐政府。王世充掌握東都政府。宇文化及至魏縣毒死皇帝楊浩,稱許帝。 十一月,涼王李軌稱帝。唐秦王李世民擊滅秦帝薛仁杲。李密部將徐世勣投效唐政府。長樂王竇建德改稱夏王,擁有河北地區。十二月,竇建德軍攻幽州。李密叛唐政府,為唐軍所殺。 619年 隋王朝東都政府太尉王世充掌握大權。唐王朝政府開始制訂「租、庸、調」法。夏王竇建德擒殺許帝宇文化及。三月,隋東都政府王世充任相國,封鄭王。四月,定楊天子劉武周攻擊唐政府晉陽留守齊王李元吉。鄭王王世充奪取隋王朝東都政府(楊侗)政權,稱鄭帝。隋王朝正式結束。隋王朝殘餘軍隊及郡縣皆歸降唐王朝政府。 唐朝 (618-907) 隋煬帝-楊廣的暴政,兵變,民變宮廷政變紛紛,使剛剛統一的中華帝國又一次面臨大混戰。 最後,勝利屬於李淵-唐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淵是一位平凡的領導者,但他的次子-李世民卻是中華帝國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在李世民的輔助下。又一次統一中國。經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使中華帝國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代,海外的中國人現在叫「唐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柏楊.《中國人史綱》)。 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役,它的疆域甚至超過漢朝。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并在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等設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國能與之匹敵。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大帝是中國人公認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廣納善言,任用賢能。太宗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稱為「天可汗」。被中國人真心稱頌,不單是由於他創立的偉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紀錄在《貞觀政要》裏,為後世帝王的模範。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經過不斷的改革形成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嚴密的職官制度。中央的最高權力機構仍為三省六部制。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吏,戶,兵,刑,禮,工」六部。最重要的是唐玄宗在周邊地區設置十個節度經略使,統領重兵,為後來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唐朝的科舉和教育制度影響中國達1300年之久。 除各地有州學和縣學等學府外,首都長安有三間最高學府為尚書省禮部的"國子監",門下省的「弘文館」皇太子的「崇文館」,唐初時國子監的學生已達三千余人,太宗李世民大帝也常常去國子監視察,學生更來自「東方的高句麗王國,新羅王國,百濟王國,渤海王國,日本帝國;西方高昌王國,後來還有吐蕃王國,南方的南詔王國」成為世界上最可觀的高等學府。 學校教育的發達,促使科舉制度的發達,唐王朝通過考試制度,向平民階層選拔人才,凡考試及格的知識份子,不分等第一律委派官職,并使之成為一種制度為「科舉」,科舉在中國成為儒家學派知識份子所追求的最高目標。考得第一的「狀元」第二的「榜眼」第三的「探花」成為人生的最高峰,李世民大帝看到考生們魚貫而入試時,興奮地說:「天下英雄都被我裝到口袋裏了」。702年武則天又首創武舉,為選舉武官。在此之前統治者的門是關閉的,通過科舉這道窄門,有才華的人可以進入政府。在統治者的方面,可以廣納賢能,并限制百姓的思想,有利社會的穩定。「科舉制度」為中華帝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是這一種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只要中國孤立再東亞,他就會繼續提供穩定性和連續性。但是隨生氣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轉而起了阻止中國人作出有效的調整和反應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終被徹底廢除為止。 唐初,佛教在中國的影響達到頂峰。由於帝國疆土的擴張,陸上海上貿易線的開放,至使外國的宗教能大批涌入中國,尤其是佛教,但在此佛教卻完全中國化了,各種宗派逐漸形成。其中著名的「禪宗」,是唐後唯一繼續朝氣蓬勃,富有理智的教派。文學方面,唐朝有驚人的發展,唐詩的黃金時代就在這時達到巔峰。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等。唐帝系表 (1)唐高祖 李淵 (618-626)(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3)唐高宗 李治(649-683)--------------------(6)武則天曌(684-704) |(4),(7)唐中宗 李顯(683-684,705-710), (5),(9)唐睿宗 李旦(684;710-712) | |(8)唐殤帝 李重茂 (710)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11) 唐肅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 (13) 唐德宗 李適 (779-805) (14) 唐順宗 李誦(805) (15) 唐憲宗 李純 (762-779) (16) 唐穆宗 李恆(820-824) (20)唐宣宗 李忱 (846-859)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7)唐敬宗 李湛 (824-826), (18)唐文宗 李昂 (826-840); (19)唐武宗 李燄(840-846)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宣宗子) (22) 唐僖宗 李儇(873-888) (23) 唐昭宗 李曄(888-904)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祝 (904-907)    功臣,名人 魏徵,李白,杜甫,上官婉兒,郭子儀與安史之亂 后妃 唐太宗后 - 長孫氏 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夫人 - 文成公主,公孫大娘 參考資料 [url]://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table.htm[/ur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雪芙寫真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